社科網(wǎng)首頁|論壇|人文社區(qū)|客戶端|官方微博|報刊投稿|郵箱 中國社會科學網(wǎng)

王春光:中國社會學結構學派的實證研究和理論探索

        2018-05-29

斯人已逝,思想猶存。在陸學藝先生去世5周年之際,我們再版他生前傾注十多年心血而達成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當代中國社會建設》《當代中國社會結構》《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四部研究成果,是對他的最好懷念和追憶 

陸先生不僅是知名的“三農(nóng)”專家,而且是知名的社會學家。如果說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他最大的貢獻是推動農(nóng)村經(jīng)濟體制改革和農(nóng)業(yè)發(fā)展,那么,從20世紀80年代以后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他傾力于社會分層、社會流動、社會結構和社會建設的研究,提出了新社會結構的觀點。他的這一創(chuàng)見把社會結構擺在了優(yōu)先的位置,認為當前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社會結構性問題,而不是個體行動方面的問題,而個體行動問題則受制于社會結構性問題,只有解決好社會結構性問題,才能化解個體行動層面的問題。這個觀點不同于舊社會結構主義的是,把社會建設視為解決社會結構性問題的關鍵、切入點和抓手。因為他認為,所謂社會建設,就是調(diào)節(jié)和優(yōu)化社會結構,或者說推動社會結構合理化。所以,在生前的最后幾年,陸先生一直致力于探討社會建設的道路、方向、機制和政策。他認為,由于社會建設沒有得到很好的重視,因此,許多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是經(jīng)濟性問題,實質(zhì)上卻是社會問題。同樣,在他看來,我國“三農(nóng)”問題的根源不只在“三農(nóng)”內(nèi)部,而且在“三農(nóng)”外部,特別是城市問題。所以,陸先生從過去“三農(nóng)”問題研究轉向社會結構研究,最后落腳到社會建設上,不僅是他一生的價值追求所致,更是他學術研究深化的結果,也契合了我國社會經(jīng)濟變遷的運行邏輯。當前,我國在發(fā)展中面臨的依然是體制和結構問題,深化體制改革、促進結構調(diào)整,是當前我國要著力推進的艱巨工作和任務。因此,用新社會結構的視角來洞察我國社會經(jīng)濟問題是有現(xiàn)實價值的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副所長,研究員) 

全文發(fā)表于《中國社會科學報 社科院專刊》2018年5月25日總第43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