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本書在歷史材料和實地調查資料的基礎上,全面系統(tǒng)分析了冷水溝村近百年來的社會變遷及其發(fā)展趨勢,翔實描述和展現(xiàn)了村莊的區(qū)位與演革、人口與教育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家庭和家族關系的變化、社會生活和經濟結構的變革、村政和村莊精英的變化、文化和風俗習慣及社會關系演變的特征等內容。它是村莊發(fā)展歷史的一種整體敘述,也是中國近百年農村變遷縮影的展現(xiàn)。
目錄
導論
1
一 中國村落研究回顧
2
二 關于村落研究的視角
9
三 關于冷水溝村的相關研究
16
四 研究方法與本書內容結構
28
第一章 村莊歷史與背景
36
第一節(jié) 村莊沿革
36
第二節(jié) 行政隸屬及其演變
50
第三節(jié) 區(qū)位背景
57
第二章 人口、教育和衛(wèi)生事業(yè)
66
第一節(jié) 近百年來人口變化
66
第二節(jié) 教育的發(fā)展
79
第三節(jié) 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發(fā)展
97
第三章 家族與家庭關系
104
第一節(jié) 歷史變革中的家族沉浮
104
第二節(jié) 家庭結構演變
121
第四章 社會結構與社會生活
142
第一節(jié) 社會結構變革
142
第二節(jié) 社會生活變遷
164
第三節(jié) 農村女性地位的變化
180
第五章 經濟結構與發(fā)展
186
第一節(jié) 經濟結構變遷
186
前言
中國農村社會是由無數(shù)千差萬別的村落構成的,因此要認識中國農村,我們就要關注對這些村落的觀察與研究?!爸袊l(xiāng)土社區(qū)的單位是村落”,實際上正是這些村落的發(fā)展變化構成了中國農村社會變遷的主要內容。
冷水溝村隸屬于山東省濟南市歷城區(qū)王舍人鎮(zhèn)(2010年5月新區(qū)劃調整為王舍人街道辦事處),位于鎮(zhèn)政府北2.5公里。該村在海內外有較大的知名度,國內外許多學者曾到此做過實地調查研究,并發(fā)表了一些有影響的研究成果。
自20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我們就開始關注對冷水溝村的研究。該村實際是山東大學社會學系長期以來從事農村研究的固定調查點之一。山東大學社會學系于1986年正式成立之后,首任社會學系系主任徐經澤教授就明確提出把農村研究作為社會學系重點關注的研究方向之一。他先后承擔了“中國農村變遷研究”“中國農村發(fā)展綜合研究”等課題,組織開展了多項農村社會調查研究。對冷水溝村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
當時之所以選擇冷水溝村做調研,還有一個重要的學術機緣。1990年,韓國漢城(首爾)大學人類學系系主任金光億(Kwang Ok Kim)教授來山東大學做訪問交流,跟徐經澤教授談起來,說他的碩士論文是根據日本人20世紀40年代初在山東濟南一個叫冷水溝的村莊調查完成的。金教授正是由于看到了日本人的這份調查資料(“滿鐵”調查)才開始研究中國農村問題的,并寫了一篇論文獲得了英國牛津大學的碩士學位(1977年),論文題目為:華北村落間關系及婚姻紐帶。金光億教授來山東大學訪問時,提出要到這個村子實地看看,徐教授答應了他的請求。金教授到冷水溝村看后說,你們現(xiàn)在的變化這么大,為什么不通過調查研究讓更多的人知道呢?特別是城市邊的那些農村,變化很大,值得研究。他因此建議我們應該對這些新變化做一調查,讓國內外更多的人有所了解,否則海外的人還是根據日本人當時的調查材料來看中國農村。
正是由于金光億教授的這個提議,我們決定合作開展調查研究。后來還帶他去了淄博桓臺縣,找了一個村——東營村,對這兩個村同時進行調查。1990年秋,在當?shù)卣?、村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山東大學社會學系楊善民等老師和同學曾先后多次前去冷水溝村調查,歷時一年最終完成了《現(xiàn)代化:鄉(xiāng)村的選擇》(1994)一書。該書綜合運用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參與觀察法、檔案分析法和問卷法,描述了冷水溝村的社區(qū)產業(yè)、人口、組織、教育、日常生活、家庭、風俗信仰等社會現(xiàn)狀,并在此基礎上對冷水溝村的社會現(xiàn)代化發(fā)展進行了理論闡釋,為改革開放后冷水溝村的新變化留下了豐富而寶貴的資料。
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農村發(fā)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在這一背景下,“三農”問題與城鄉(xiāng)社會發(fā)展成為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焦點。近年來,我們結合大力推行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山東省組織開展了多項農村社會調查研究。尤其關注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當前日益顯著的村莊合并或合村并居等變遷現(xiàn)象。從2007年開始,在林聚任和楊善民等人的組織下,山東大學社會學系的部分師生又多次前去冷水溝村調查,有些研究生在此基礎上撰寫了碩士論文。特別是2009年秋,我們接到陸學藝教授的邀請,前去黃山休寧參加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百村經濟社會調查”總課題組舉辦的“中國農村發(fā)展模式研討會暨百村調查第三次工作會議”,會上商定把山東冷水溝村的研究列入“中國百村調查叢書”,成為其子項目之一。
此后,我們便重新開始對冷水溝村做更加全面的調查和研究。2009年12月底課題組成立并召開了第一次會議,確定了調查的具體實施方案,為全面調查做準備。2010年春制定了調查問卷和訪問要求,并做了培訓,隨后由社會學系的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參與開展了本次調查。整個調查于2010年夏基本完成,下半年開始整理問卷和訪談資料,撰寫研究成果。此后在書稿的寫作過程中,我們根據需要多次到該村進行補充調查,直到2011年夏才基本完成了面上的數(shù)據資料收集工作,之后還做了一些小的查漏補遺工作。
在此期間,我們又將該研究課題申報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后期資助項目”,并獲準。為了更好地完成此項目,我們組織課題參與者多次討論,認真細致修改完善研究成果。因此,該項目歷時三載終完成。
本書作為研究項目的主要成果,在已有研究、歷史材料和實地調查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追蹤研究,全面系統(tǒng)分析冷水溝村近百年來的社會變遷及其發(fā)展趨勢,翔實描述和展現(xiàn)村莊的區(qū)位與演革、人口與教育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家庭和家族關系的變化、社會生活和經濟結構的變革、村政和村莊精英的變化、民風民俗及社會關系演變的特征等內容。它是村莊發(fā)展歷史的一種整體敘述,也是中國近百年農村變遷縮影的展現(xiàn)。